关闭

亿通信息网

贵州毕节化屋村:乡村旅游带动黄粑作坊发展,村民赵玉学实现脱贫致富,网站优化套装

2024-12-02 00:00:00 浏览:
    本报记者 马跃峰 苏斌

    翻过梁柱,转过弯,沿着蜿蜒的山路,我们到达了“悬崖下的村庄”——贵州毕节黔西市新仁苗乡花屋村。

    一栋白色小楼前,村民赵玉学正忙着翻看手机上的年糕订购信息,密封包装。 “山好水好,我们做的年糕特别甜。路通了,卖山不是梦。”赵雨雪说,他在外打工多年。 2021年,看到乡村旅游火爆,他回乡创办了年糕作坊。他还把自家楼上改成了农舍,可以在那里享受旅游餐。

    毕节曾是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 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设立毕节“发展扶贫和生态建设”试验区。 2018年,*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创新,努力把毕节实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我们将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组成统战“区域+领域”工作组驰援毕节。 “区域”帮扶是指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对8县(毕节市、区)。 “田”帮扶,是指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统战有关各方重点聚焦科技、工业、教育、卫生、人才等5大领域,将帮扶活动扩大到毕节全市。作为集团帮扶项目,中国光彩企业毕节行将为毕节市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推动绿色转型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秋天,国有的纳雍县已转变为林场。抬头一看,茂密的枝叶层层叠叠,托起一片片绿荫;脚下,林地为床,松针为被,红笋破壳而出。

    “树背上有石斛,树下长着玉竹,竹笋长着蛋,木耳鳞次栉比。”行走在纳雍,一首顺口溜讲述着从绿色林地到金色宝地转变的故事。

    “林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坡度平缓,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竹荪,环境要求高,经济价值高。”贵州金蝉大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伟介绍,公司种植竹荪1000亩。竹笋公司从菌种研发、菇棒生产到食用菌销售,已带动就业100多人,年产值超3000万元。 “我们正在探索‘森林菌+森林药’轮作,还通过实时采集光、温度、湿度等数据,建设智慧种植基地,可以实现全年种植,带动人们不断种植。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业“连续性”,促进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

    “以前采摘竹荪时,菌盖、蛋壳都会扔掉。后来我们与中科院、省农科院合作,加强菌种培育和筛选,重点做好后续深层次的研究。”现在,菌盖被制成原味牛肚,富含角质层的蛋壳被制成化妆品和保健品,而红竹荪更是浑身都是宝。”杨伟说。

    生态工业化、产业生态化。毕节主动开发丰富矿产资源,加快绿色转型。

    黔西市煤炭资源丰富,每年用作原料的精煤约124万吨。 “黔西电厂主要采用火电,发电时产生大量蒸汽,为黔西化工等煤化工企业提供生产动能。黔西化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剩余一氧化碳,也为黔西化工等煤化工企业提供了生产动能。”下游企业生产碳酸二甲酯的原料。”毕节市能源局副局长唐兵表示,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当地聚集了43家上下游企业。

    今年7月31日,南方电网贵州输变电有限公司承建的500kV渭河电厂送电工程正式投运,为推进高硫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奠定了基础。无烟煤促进新能源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