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智网络:5G与AI深度融合的未来通信网络发展趋势与移动技术探索,马鞍山页面seo推广
2025-01-02 00:00:00 浏览:
自智能网络以自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旨在提升通信网络质量和效率,赋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它们是5G与未来通信网络、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从自治网络的概念、需求和演进入手,总结业界最新相关进展,重点介绍中国移动的技术探索和应用实践。
自智能网络需求愿景
作为通信网络运维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资智网络为消费者和垂直行业用户提供“零等待”、“零接触”、“零故障”等创新网络服务和ICT服务数字化体验,打造自我-配置、自助通信网络,具有修复、自我优化等数字化运维能力。
“三零”旨在从用户角度实现数字化体验。具体包括:激活“零等待”——通过精准控制资源,实时激活服务并立即可用服务;服务“零故障”——通过对网络的端到端监控,在用户投诉之前发现隐患。 ,在用户察觉之前修复故障;服务“零接触”——通过网络数据和能力开放,支持用户自助服务,通过在线数字化方式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三自”旨在从运维角度推动数字化转型。具体包括:自我配置——网络扩展和升级配置的自动无感知操作,实现网络变更后的自动拨测和机器考勤;自愈——敏锐感知网络故障和亚健康状态,基于动态负载均衡、多级容灾等技术实现业务保障;自我优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准确感知和识别不良业务质量,实现调优策略的动态生成和闭环控制,保证高质量的用户体验。
因此,自治网络需要在通信网络涉及的网元、资源、服务、业务四个管理层面,提供基于资源、服务、业务三个闭环的自动化运维能力,构建系统化能力分层次实现全场景。网络自我智能促进内部效率提升和外部业务增长的目标。自主网络能力建设遵循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阶段性演进路径。
自智能网络信息化是指所管理的资源、业务、产品、管理流程的信息化的全面实现,是提升后续能力的基础。现阶段系统具有在线记录的特点——离线手动执行管理任务后,在线同步记录。
自智能网络自动化是指依赖一组固定或动态的规则和算法来执行明确定义的任务并期望产生确定性结果的系统。初级自动化系统规则固化,系统根据预先配置的固化规则自动执行管理任务,规则与功能不解耦;先进的自动化系统进一步实现规则解耦,系统通过提供规则引擎解析规则来自动执行管理任务。功能解耦,可灵活配置。
自主智能网络智能是指系统基于知识和智能自主执行特定任务的能力。智能系统可以利用网络智能技术,实现基于用户指定意图目标的自动闭环。主智能系统支持规则注入。系统结合专家经验和AI学习能力,实现规则的自动生成、优化和迭代。先进的智能系统进一步从辅助规则生成向自主自主进化、基于大型AI模型等发展。智能技术实现了规则的全自动迭代,能够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最终实现自主运行。
自主智能网络产业进展
技术标准进展
TM Forum、3GPP、ITU-T、ETSI、CCSA等国内外标准组织都开展了自治网络相关工作。业界正在积极推动自治网络的标准化布局,争夺自治网络的行业话语权。
1、国际标准
TM Forum是最早布局自治网络的标准组织之一。 2019年5月举办的数字化转型峰会系列期间,中国移动等企业发布的《白皮书1.0》率先提出相关概念,并于2021年10月正式命名为“自治网络”。TM论坛专门成立了自治网络网络协作项目(ANP)工作组推动相关工作,围绕“通用+专业”协作的“分级标准、评价体系、架构、接口、关键技术”5大标准方向,近几年被释放。一系列自治网络最佳实践指南和相关标准。 2022年,紫知网络将与ODA、Open API一起成为TM论坛三大技术栈之一。
ETSI ISG ENI致力于定义认知网络管理架构,主要关注网络AI应用类别和增强网络智能的通用功能架构; ETSI ISG ZSM专注于跨域通信网络,实现端到端的网络运维管理自动化。近年来,发布资源层管理域架构、闭环自动化等标准,同步推动意图接口、分层域架构下的AI赋能标准制定; ETSI ISG NFV发布策略管理框架和自智能MANO研究报告,开展VNF的管理数据分析、意图、策略模型以及持续迭代CI/CD测试标准的研发工作。
2020年底,ITU-T SG13成立了自治网络焦点组FG-AN,并陆续发布了自治网络用例、机制框架、可信度评估等标准建议。 ITU-T SG13将继续推动数字孪生网络、意图驱动网络、自主网络效能指标评估等相关标准建设。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从4G开始,3GPP开始引入无线专业自组织网络(SON)控制闭环和最小化路测(MDT)数据采集增强机制,实现移动网络的部分自动化。面对网络演进,除了无线工作组RAN和网络管理工作组SA5中继续完善和增强SON/MDT外,3GPP的核心网架构工作组SA2和网络管理工作组SA5还引入了核心自治域和业务运营和分别为维护水平。本地智能分析逻辑功能NWDA和MDA,以及闭环SLS保障机制、意图驱动的管理接口IDMS、自治网络分层ANL和AI/ML管理等。
2、行业标准
为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通信行业的应用和融合发展,国内标准组织和产业联盟正在积极探索“通信+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技术和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通信行业的布局和完善。网络标准体系。 CCSA建立了“通用+领域标准”协作和“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协作的工作模式,分布在TC7、TC610等多个工作组,发起了40多项自治网络相关标准和研究主题。 2021年7月,CCSA TC7召开WG1/WG2/WG3第一次联席会议,汇聚国内三大运营商和多家厂商,确定了《信息通信网络智能运营与管理》标准体系。 2022年初,新增“自主网络”系列标准框架,通过了自主网络系统架构、技术成熟度分级、知识管理、意图管理等关键技术行业标准和研究课题立项建议书。此后,联席会议机制持续推进自治网络相关项目立项和标准制定,自治网络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巩固。 CCSA TC3 WG3 工作组专注于新的网络技术。近两年来,围绕数字孪生网络、算力网络的整体架构、关键技术、评估体系等进行深入探讨,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3、团体标准
2021年3月,AIIA(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组织国内多家单位编写发布了《电信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白皮书(2021年)》,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电信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应用现状。智能通信网络。近年来还发布了MLOps能力成熟度模型、MLOps实践指南等标准。
CCSA TC610 SDN/NFV/AI标准与产业推进委员会将于2021年上半年启动自主网络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云网络基础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进行研究和梳理提出了典型垂直行业对云网络基础设施的需求。确定性 SLA 的要求。 2021年6月,CCSA TC610成立自治网络工作组,搭建产业协作平台,希望从产业角度连接产业各方。针对运营商对外服务能力、底层网元、网络能力,专门构建了标准化、系统化的评估体系。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并发布报告,制定代际标准和演进路径,驱动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能力升级和演进。 。 2023年,TC610在自主网络中国产业峰会上发起“加速迈向自主网络L4的联合倡议”。
总体来看,国内外标准组织的自主网络标准布局已经比较完整,但不同标准组织之间的标准规划还相对独立。按专业领域分工明显,相互协作模式松散。难以满足跨层、跨级部署的需求。域内统一规划建设的自治网络已经建立了系统规范。为此,行业各方需探索建立跨组织协作平台,构建全流程、全网络的自动化、智能化能力体系,力争到2025年实现L4级自主智能目标,打破碎片化技术标准制定现状,更好地推进意图驱动的闭环自智能、分布式AI接口互操作等。
行业评估进展
2021年,CCSA TC610自治网络工作组聚焦云网络基础设施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研究梳理典型垂直行业对云网络基础设施确定性SLA的需求;参考TM论坛的分级标准框架理念,从用户服务角度,研究运营商的云网络基础设施能力评估体系和外部服务能力评估体系,建立自主智能网络能力目标架构,研究所需的关键网元设备用于云网络基础设施。能力集;与国内外“产学研用”单位和机构合作,共同推动自主网络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制定。同时,随着国内运营商自主网络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工作组自2022年起启动了一系列自主网络评估项目规划,涵盖云网专线、云光专线等。 、算力光网络、DCN、家宽对五个领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并开展运营商业务体验评估项目,协助运营商规划和建设自治网络,加速自治网络的价值转型。
应用部署进度
自主网络的发展对产业各方都具有战略意义,加速向L4级别迈进是必然的发展选择。根据TM论坛调查报告,现有样本中91%的运营商已经或计划将网络自动化纳入企业战略并制定投资计划,大多数预计到2025年实现“L3+”。
中国运营商持续引领自主网络创新实践,推动全球行业共识形成。自2021年中国移动在业界首次提出2025年达到L4级别以来,包括国内联通、中国电信、国外AIS、MTN等在内的多家运营商都制定了2025年达到L4级别的计划实现场景内或全网的L4级别目标。例如,中国电信云网融合3.0战略提出了能力开放、智能敏捷、安全可信、云网融合、绿色低碳等愿景,持续提升云网自主智能化水平运营,保障端到端的端到端云网络运营。在可视化、端到端质量精准感知、端到端敏捷业务运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联通正在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2023年,进一步推动自主智能网络与各专业、各生产环节深度融合。按照“自我智能评估、容量规划、标准验收”的方法,系统、大规模地实施网络自我智能。
中国移动自主网络建设实践
从2019年开始,中国移动踏上网络运维数字化转型之路,从智能运维体系创新、网络智能产品打造和自主化等方面推进“网络智能技术”和“智能网络产业协同”。 ——智能网联产业协作。自主智能网络体系发展扎实、高效、有序。自2019年TM论坛提出相关概念后,中国移动积极布局。 2021年发布首个《自治网络白皮书》,在行业内全面实践。 2022年,启动网络智能化大规模应用。经过四年的发展,它打造了一个聚集各方力量统一运营和支持生产的新生态系统,被公认为“全球领先的自主网络运营商”。
整体方法
通过全面的理论创新和探索性实践积累,中国移动形成了成熟的自主智能网络能力提升方法,包括自主智能网络能力架构、技术成熟度分级标准、业务价值衡量体系、迭代提升闭环四个要素。中国移动遵循“产业协作与行业标准制定、顶层设计、数智能力建设与应用、能力评估与分析”的闭环迭代方式,以年度迭代周期引导全网开展大规模化、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网络自智能实践和网络自智能能力的系统提升。中国移动建立的自主智能网“234”能力分层架构如图1所示。以“支撑用户发展、巩固质量领先”两大业务目标为导向,构建“网元、网络、业务、层协同的数字化智能运维能力,实现“用户需求管理、跨专业业务管理、单专业网络资源管理”三个闭环流程。
图1 中国移动自主网络“234”能力分层架构
其中,网元本身实现内生智能化,OMC系统和O域专业运维工作台实现单专业网管能力,O域运维能力中心实现跨专业网管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B域业务支撑 系统实现业务管理能力。针对网元管理、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能力,中国移动的自治网络架构进一步利用6个运维域、11个核心运维场景、37类全网络生命周期的核心运维能力作为框架下,按照5个核心能力提炼和梳理了200多个核心能力,覆盖800多个核心子场景,并明确定义了各个核心能力的功能技术规范,指导全网不断建设和完善网元、OMC、网管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运维能力。
核心工具
支撑自主网络核心能力升级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中国移动以TM论坛能力分级标准为基础,从指导网络运维能力演进和实际落地的角度出发,将自动化、智能化IT技术与网络运维特点相结合,依托200多项核心能力和800多个核心子场景定义了技术成熟度的统一代特征。针对不同运维场景,分类引导核心能力演进目标:运营执行、流程调度能力以自动化为演进目标;现场操作、诊断分析、预测分析、方案设计分别升级到L4-L5级别,向感知智能、诊断智能、预测智能、战略智能方向演化。同时,为了更好地衡量其商业价值,持续推动能力提升,基于单一能力技术水平,中国移动自主网络按照正相关、客观、量化、易接入、和透明度,包括应用全球量化绩效指标体系,包括绩效指标和商业价值指标。
应用案例
以中国移动基于自主网络核心理念和关键技术的绿色5G综合解决方案为例。如图2所示,从CT基础设施节能入手,赋能“东数据、西培训”节能,并开放能力,赋能垂直行业节能三个层面,全面提升资源能源效率,打造5G基站智能化应用节能、OXC节能、SPN设备节能、IDC机房节能等场景,同时为能源、工业等政企用户提供低碳运营的使能技术,为“低碳运营”提供实践经验。东边的数字并计算西方”战略。为全球电信企业探索低碳网络运维提供示范样本。
图2 中国移动自主网络使能绿色5G整体解决方案
在试点范围内,上述总体方案在三个层面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每年总体节电约4.75亿千瓦时,每年减少碳排放约37.3万吨。
产业协作
中国移动始终致力于自主智能网络的行业推广、经验分享和标准引领,引导和协同行业各方建立全流程、全网络自动化、智能化的合作生态平台。 2019年,中国移动在TM论坛上率先发布“自主智能网络”概念,为电信网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 2021年,中国移动率先发布了现网大规模应用的系统化自治网络建设方法,为国内外运营商后续跟进提供了实践参考。 2022年,中国移动和行业组织将初步完成自主网络国内外标准体系建设,并担任关键管理职务,主导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仅2022年,中国移动就累计牵头自主网络相关标准项目24个,有10余人在重点行业组织任职,覆盖核心标准组织的50%。目前,中国移动已在国内外建立了近百个自主网络相关标准项目,处于运营商“第一阵营”。
综上所述
自治网络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运营商以商业价值为驱动力,跨层跨域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实施;还要求行业各方遵循统一标准,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从研发到应用实施积极合作,共同制定自治网络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相信在业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自治网络的愿景最终将得到全面实现。
*本文发表于《通讯世界》
总期 926 第 16 期,2023 年 8 月 25 日
原标题:《自治网络产业进展与应用实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