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地址类型与使用场景
云服务器IP地址分为两种核心类型:

- 内网IP:用于同一VPC内的设备通信,通过云平台控制台或实例元数据获取
- 公网IP:支持互联网访问,可通过弹性IP实现地址保留与绑定
二、IP地址获取步骤详解
不同IP类型的获取方式存在差异:
- 内网IP获取:通过云控制台实例管理页面,在列表/页签视图点击复制图标获取
- 公网IP获取:使用控制台主IPv4地址列的复制功能,或通过API接口查询
- 元数据查询:在实例内部执行
curl http://metadata.tencentyun.com/meta-data/
命令获取
三、网络配置核心流程
完成基础网络配置需执行以下操作:
协议 | 端口 | 源IP | 策略 |
---|---|---|---|
TCP | 80 | 0.0.0.0/0 | 允许 |
TCP | 22 | 办公网IP段 | 允许 |
关键配置步骤包括:
- 修改DNS服务器地址(Linux系统编辑
/etc/resolv.conf
文件) - 配置安全组入站/出站规则(建议遵循最小权限原则)
- 绑定弹性公网IP到目标实例
四、高级配置与优化
企业级场景建议实施以下增强配置:
- 创建私有网络(VPC)实现资源隔离
- 配置负载均衡器实现流量分发
- 启用DDoS防护服务保障网络安全
合理的IP管理与网络配置需遵循”获取→绑定→验证→优化”的完整流程。建议定期检查安全组规则有效性,并通过监控工具观察网络流量变化。弹性IP与VPC的结合使用能显著提升业务扩展性与安全性。